关于医美卡我已写了三篇文章,有些朋友告诉我,光靠行业自律解决不了问题,得从源头发力,通过制度设计,才能制止野蛮生长。
说得真好。自律确实是个伪命题,再严格的执法也会有真空,必须从源头设计想办法。
既然卡金的性质是门店的预付款,资金所有权归属于消费者,最好的制度安排莫过于将刷卡成交的“决定权”交给消费者,让客人自己来监管自己的资金。
围绕这一思路来设计预付卡管理措施,才能抓住“牛鼻子”。
一、为刷卡戴上“紧箍咒”
在专家学者的诸多建议中,有一条建议呼声最高:引入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平台,对预付款资金实行监管。具体操作为:消费者购买医美卡时,并不直接付款给门店,而是把卡金支付给类似“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平台收款后即可享受各项优惠。消费者每次消费前,先向第三方平台发出付款指令,由平台将代管的资金转至商家账户,剩余资金继续留存平台,此后每次消费都遵循这样的程序。站在中立的角度,好处显而易见:剩余卡金躺在第三方平台,性质上仍属于客人的资金,客人享受了优惠,就产生了相应义务,无合法理由,不能反悔要求退卡,医美机构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而医美机构亦无法挪用和占有剩余卡金。这就相当于第三方平台在交易双方之间设置了 “防火墙”,隔离了风险,也为医美机构戴上了“紧箍咒”。据了解,已有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两会提出了类似提案,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办理回复中。用第三方平台监督预付卡,每次付款的“确认键”由客人自己掌握,消费者自然拍手称快,但预付卡行业的老板们却愁容满面。二、“第三方平台”到底为难了谁?
不仅是医美行业,还有餐饮、健身、洗车等服务业都在大量使用预付卡,都要靠发行预付卡回笼资金,如果资金卡在第三方平台,看得见摸不着,资金回笼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没有外界资本的支持,很多门店撑不了多久,从长远来看,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迟滞。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但仔细想想,真正让行业受伤的人是提案者吗?不是因为那些收钱跑路的从业者导致大量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才让管理层关注到预付卡的不规范操作引发的市场风险吗?不是因为市场主体的惯性骚操作,才让套在脖子上的绳索越绞越紧吗?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回到医美行业,面对“充5万送2万”、“充值1万享3折,本次免单”、“充值越多、折扣越多”的办卡噱头,持币观望的美女们,难免不芳心大动。可办卡后,有的机构就“变脸”:提高消费门槛、设置限时、限次消费、卡内存量金额要再次充值激活才能消费……,把卡金当做收入分光用光,甚至挥霍一空,挪用卡金,圈钱跑路,以致于医美卡的投诉常年高居消费投诉榜首。理性地说,国家采纳相关建议的可能性极大:引入第三方监管平台后,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执法机关也不再为处理投诉疲于奔命,极大地节省了执法成本。三、万事俱备,东风不欠
相关建议没毛病,况且第三方监管平台也已非常成熟。四、医美人要有平常心
随着预付卡问题的日渐泛滥,国家针对预付卡行业的专项整治一直都未停步。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大力推广第三方监管平台来强化预付卡管理,并不断完善预付卡管理规定。例如,未来第三方监管平台可以直接汇总相关数据,将对预付卡的投诉列入医美机构的征信报告,对反复投诉和存在严重问题的机构实行“一票否决”,联合惩戒。届时,对于患上预付卡“严重依赖症”的医美行业,真正的“狼”就来了。但我们欢迎这头“狼”的到来,因为未来医美一定是规范与否的竞争,市场的重新洗牌已成定局,只有合规者才能生存。医美人要保持平常心,认识到事物发展必有其规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如果不能从量变中挣脱出来,跳跃到质变,那么这个事物又会从高点到低点变化,而后消亡。从医美的开店数量来看,医美行业正处于量变期,而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当无限量变走到极点,就一定会产生质变:要么行业迎来大整合,由单一分散变成品牌集中,少数几个寡头控制整个市场;要么就要走向下坡路——当整容变毁容的案例更多,人们对医美的态度又会走向消极。短时间的高速发展,这个行业的步子迈得太大,感觉让人扯着了“蛋”,发展速度越快,越需要稳定的重心。医美卡引入第三方监管,说不怕是假的,但怕也没用,何况,它不一定就是挡在我们前面的“拦路虎”。踏踏实实做事,让自己慢下来,让灵魂跟上脚步,这份直指医美要害的提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