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太阳暴晒,皮肤变黑让诸多爱美人士烦恼不已,美白面膜于是备受追捧。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厂家加入面膜“大军”,市面上品牌杂乱繁多,产品质量堪忧。日前央视曝光出面膜含荧光粉的问题,而早在2012年,本报就曾用验钞笔检测17款热销面膜发现三成以上含荧光剂(详见)。对此,广州市南方医院皮肤科医生刘凤岩提醒,美白、祛痘等功效性面膜,添加了药物或化学物品,消费者少用为好。
市场:面膜产品备受消费者追捧
刚从台湾游玩回来的林先生告诉记者:“出去玩一次,被要求带回200多贴面膜,和贩卖面膜的商贩一样。”让他不理解的是,“女生就算了,男生竟然也不少。”而一直做业务的王小姐也表示:“夏天太阳太大,常常敷面膜,美白效果又快又好。”
在北京工作的尹小姐,一直在兼职做面膜代购的小生意,“因为身边的朋友几乎都会用,所以才打起了面膜的主意。2012年至今已赢利近1万元。“购买者都是身边的朋友,他们都很捧场。”随后,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面膜”,立刻出现182.8万件商品,销量第一的凯梵蒂蜗牛原液面膜贴月销量高达93656件,累计评价为242506。
据了解,2014年中国美容产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8500亿元,比去年增长15%。其中,今年中国面膜市场销售规模估计将达到250亿元,比去年增长25%,成为本年度美容业增长最快的一项产品。《2014年中国面膜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走势分析报告》也显示,中国面膜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稳定增长的市场,预计到2015年中国大陆市场总额将达到3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城镇化政策的推进,中国面膜市场的增长率还会持续加大;预计未来三五年之内,面膜产品将成为化妆品店重要的支柱性品类。
行业:化妆品厂家争相加入面膜“大军”
昨日,记者走访广州市各大商超发现,随着面膜受宠度的提升,面膜市场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化妆品生产厂家加入面膜“大军”,欲在增长强劲的面膜市场分得一杯羹。
记者在广州市娇兰佳人、屈臣氏等商超内看到,面膜的种类极多,补水、保湿 、美白、提亮肤色、 舒缓肌肤、抗皱纹、收缩毛等等功效的面膜应有尽。除了备受消费者追捧的美即、我的美丽日记、森田等购买率较高的品牌外,还有我的秘密花园、我的幸福小屋等包装神似“我的美丽日记”的面膜,而韩妙、伊滕雪等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大多数消费者均未听说过。而为赶热潮,娇兰佳人、屈臣氏等化妆品超市也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面膜。
而在淘宝网上,除了御泥坊、俏十岁、膜法世家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艾樱、沙朵、膜语等后起品牌也做起了面膜,销量极佳,爱美的郭小姐告诉记者:“网上很多人气旺的面膜品牌都没听过。”前段时间,郭小姐在网上跟风购买了一个土家硒泥坊,“没想到用了一次,毛孔就缩小了。”不过,“牌子未听过,担心化妆品内的化学成分太多,所以不敢用了。”
问题:产品质量堪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面膜喜爱程度的增加,很多流通领域的小品牌以及一些模仿名牌的“山寨”面膜纷纷上市。对此市民焦小姐极其郁闷,“市场上,什么品牌都能出面膜,很多名字都没听过,不知道质量过不过关。”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制作片状面膜的成本非常低廉。“现在的面膜市场都在卖包装和概念”,这位知情人士还透露,红酒、蚕丝、胶原蛋白、燕窝等等这些都是噱头,其实成分大致相同。有些不良厂家甚至用一种原液调配成各种功效不同的面膜,进行多样化销售;“如此一来,市面上销售的面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安全性令人堪忧。”
对此,广州市南方医院皮肤科医生刘凤岩认为:“补水的面膜对人的脸部较为健康,让人脸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更容易吸收营养。”而对于美白、祛痘等功效性面膜,建议消费者少用为好,“疗效性面膜添加了药物或化学物品,个别面膜对敏感性皮肤有一定刺激。”皮肤很薄的曲女士对于美白面膜很不看好,今年3月,曲女士使用了一款从香港买回来的纳米面膜,“没想到第二天红血丝就开始变多了,起了很细小的疙瘩,以后都不敢再用美白面膜了。”
专家观点
塑造特色品牌形象是发展良策如今,面膜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繁殖”,面膜质量问题频繁曝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关企业何去何从?对此,护肤品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国内面膜市场主要集中于中低档,产品日趋同质化,价格竞争较为严重,反观高端市场则相对平稳;而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有质量保证的中高端面膜正日益受到专营店及消费者的认可。以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去年已开始在中国市场频频推出面膜新品,国内企业也开始意识到高端市场的重要性,逐渐向这一市场渗透,可以预计的是,中高端面膜将是未来面膜市场的发展趋势。
日化专家张兵武分析,“目前国内面膜市场品牌还较为杂乱,基本处于国内品牌的混战状态,消费者品牌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在使用时品牌的可替代性还很强。”但近年来随着外资品牌的介入,未来的面膜市场竞争已不再只是单纯的价格、品质比拼,“必须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塑造品牌形象。这才是面膜品牌的发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