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草本修复面霜”、“有机金盏花膏”、“去细消纹紧致有机爽肤水”……最近,经常有小伙伴儿在微信上秀自己用的“有机”化妆品。
随着季节更替,一些“有机”化妆品也“火遍淘宝”,但也有消费者担心这些傍上“有机”的化妆品是在忽悠人。
迷局:网售化妆品傍上“有机” 价格还不低
最近,长春市民邢女士也想网淘一个“有机”化妆品。
“现在‘有机’化妆品挺流行的,据说对皮肤没有任何刺激。”邢女士在听了一个朋友的介绍后也“蠢蠢欲动”,但她不知道所谓的“有机”化妆品是不是真的靠谱。
那么,“有机”化妆品究竟是什么呢?21日,记者尝试在淘宝网的搜索界面键入“有机化妆品”,共找出6542件宝贝。
包括韩后、花肌粹、诺丽萝莉、柏草源等多款化妆品均被销售商家打上了“有机”的旗号,而在商家贴出的产品样本及包装上,并没有发现有机认证有机认证类标识。
不仅如此,这些网售的“有机”化妆品,价格也不低,多款商品售价在百元左右,部分产品则高达每支300元左右。
从成交记录看,这些标称“有机”的化妆品卖得相当火,某品牌的套装正品有机茶蕊嫩白优肌限量礼盒售价276元,月销量达到了515件。另一款PATS有机水嫩滋润至尊套装售价59元,月销量高达2575件。
拆穿:“有机”产品名录不含化妆品
在咨询多个店家后记者发现,对于“有机”化妆品,许多销售人员只注重宣传其中的一两个有机成分,或者只是突出了萃取原料的生长环境。但一般的化妆品有20到30种的成分,里面包括甘油、防腐剂或者香料,只有一两个有机成分就能称之为“有机”化妆品吗?
记者查阅了已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新《办法》对有机产品的配料含量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明确规定,有机配料含量(指重量或者液体体积,不包括水和盐)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认证机构不得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target=_blank class=keywordsSearch>有机认证。
不仅如此,新《办法》的有机产品认证也需基于《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而在《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中的127种产品名录中,记者并没有发现“化妆品”这一项产品。
业内:化妆品难以做到“有机”
那么,化妆品真的能做到“有机”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从事化妆品研究的谢女士。
“新版的《办法》对有机产品的配料含量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对于化妆品产品而言,要保证原料种植土壤不使用化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不用农药或者添加剂,在国内市场几乎很难实现。”谢女士说,国内有机风潮,的确催生了不少假借有机之名误导消费者的商家。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化妆品都不能称为有机化妆品,如果要保存一年两年,化妆品内必定要添加一些防腐剂或其他化学成分,再者一般化妆品里含有甘油、凡士林等,不可能是有机的化合物,有机护肤品应该是一种炒作。”谢女士说。
本地:暂未发现“有机”化妆品
21日,记者也走访了长春市内的多家商场的化妆品销售区。“我们没有有机化妆品销售,不过有天然植物草本的,这类化妆品不刺激皮肤。”在红旗街一家大型商场内,记者提及是否有“有机”化妆品或“有机”润肤霜时,一品牌化妆品销售员这样答复。
另外,从事多品牌销售的化妆品专门店的销售人员则表示,现在“有机”化妆品都不让卖了,以前有过,现在都没有了。“现在都用草本植物的,且卖的不错。”该销售人员说。
在走访数家商场后记者发现,“天然或植物草本”的化妆品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发现打着“有机”旗号的化妆品。
提醒:没经过认证不能自称有机产品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消费者发现有打着“有机化妆品”旗号的商家怎么办?
“自4月1日起,新《办法》正式实施,消费者在购买有机产品时可先看看有无统一的认证标志,认证标志上应标有中文“中国有机产品”字样和英文“ORGANIC”字样。同时,认证机构对每枚认证标志进行唯一编号,消费者凭此编号可上网查询追溯到该产品的认证证书和获证产品及其生产、加工单位。凡伪造、变造、冒用、非法买卖、转让、涂改认证证书将被处以3万元罚款。”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说。
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在《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中的127种产品中,并不包含化妆品,也就是说,市场上打着“有机”旗号的化妆品也涉嫌“违法宣传”。
“没有认证标识的,随便自称为有机的,就涉嫌虚假宣传,是违法行为,消费者如果发现可以拨打12365举报。”该工作人员说。
淘宝:将进一步对产品进行核实
那么,淘宝网上销售的“有机”化妆品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21日上午,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淘宝公关部门的佟女士,就记者提出的问题,对方称已经记录了相关信息,并希望记者发送一封附带相关条款的电邮至淘宝公关部门。
11时许,记者将写好的电邮发送至淘宝方面,并接到回复:“将进一步核实产品,会稍后给出一个答复。”
15时30分许,淘宝方面依旧没有给出任何答复。随后记者又致电佟女士,她表示:“因为这件事情涉及到很多部门,目前相关人员正在开会探讨此事。”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接到淘宝方面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