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化妆品在国内已经出现 不过未来可能不让“宣传”
作者:长沙市化妆品安全协会 信息来源:CBO新闻 发布时间:2015-6-18
6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分析仪器生产制造商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罗俊杰在“化妆品成分分析技术”会议中提出,纳米科学经过二十几年来的发展,现已在化妆品中有所运用。《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调查得知,国内部分品牌也已经在使用纳米化妆品原料。但意想不到的是,虽然早在2004年国家还制定了两种化妆品纳米原料的国标,不过新出台尚在征求意见的《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又将“纳米”列为了禁用语。
CBO网讯 (见习记者 吴思馨)
纳米技术为护肤和防晒产品带来新突破 国内外均有企业在使用
研究发现,化妆品的吸收、分布及作用强度,表面电荷、粒径大小及表面亲水亲脂性,是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功效的主要因素。某些活性物质不能解决其存活时间及皮肤吸收问题,难以广泛应用或功效不理想。但使用纳米微粒技术处理后的化妆品,其透皮吸收性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可被皮肤全部吸收。
罗俊杰还补充到,纳米胶囊技术也是纳米材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之一。它将功效成分包裹在直径为纳米尺寸的胶囊中,以纳米胶囊作为载体,自动而均匀地缓释作用于皮肤组织,使功效成分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浓度内,起到稳定有效成分、减少特殊添加剂对皮肤的刺激等作用。
不仅如此,无机防晒剂钛白粉(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做成纳米级后就具有广谱抗菌功能,能抑制和杀灭微生物,并有除臭、防霉、消毒的作用,其本身化学性质稳定,光学稳定性良好,还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透明性,不仅提高了防晒剂的功能,还让这些物理防晒剂变得更为轻薄服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原料公司经理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目前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在国内已经被作为重要的防晒霜无机原料,一部分国际大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推出的新防晒产品中,已经使用了这一原料。
不过他也强调,“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化妆品公司所采用的‘纳米’级材料应该被称为亚微米材料,因为其粒径可能达不到国际上公认的纳米尺度空间0.1nm~100nm那么小。”
新技术颠覆原有“化妆品”概念 安全性不断被质疑
纳米技术在悄悄被应用的同时,也引来一系列的争议。尤其是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化妆品的国际通行概念开始受到挑战。
根据现有的规定,化妆品在国际上通行的概念一般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产品”。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开始让化妆品的有效成分不再是作用于人体表面,而是深入血液。这一突破导致目前所有的化妆品原料一旦跟纳米技术结合,其安全性就不得不面临重新评估。
2008年,一个名为which的消费者组织首次对纳米护肤品的安全性提出质疑,认为纳米粒子体积微小,可以轻易通过防御组织进入人体内部,比如侵入脑部或进入子宫影响胎儿生长,纳米粒子还有可能在与其它细胞相互作用下产生毒性。
此后,针对纳米化妆品的安全性的质疑就一直没有间断。
2011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一项研究称,防晒霜内含有纳米级氧化锌,这种成分可以破坏人体基因,甚至有致癌风险。
2012年12月,《光明日报》刊载也了一篇名为《纳米之忧》的文章,对纳米技术提出质疑:某些微型的纳米颗粒穿透人体细胞膜时,会不会造成内脏和血液中毒?会不会改变我们的基因?会不会导致病变或威胁生命?并提醒生产商和消费者需对纳米技术持谨慎态度。
知名化妆品研发工程师李慧良也对《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表示:一种物质纳米化后,的确会有一些优良的性质出现,但纳米化在改变了物质的大小的同时,其化学性质也会发生一定变化,现有的研究尚不能完全捕捉到这些改变是什么,所以大部分化妆品公司在运用这一原料时极为谨慎,甚至避免使用该原料。“化妆品和药品的作用是不同的,药品对病人来说是雪中送炭,所以一定的副作用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化妆品对于爱美人士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如果一个原料存在未知的危险,那么原则上是不允许的。”李慧良说。
我国有两个纳米原料国标 但并不允许使用“纳米”做标签
与研发人员对纳米技术的谨慎相对应的是政府的监管。
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目前我国针对被作为有机防晒剂的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其实早在2004年就制订了国家标准《纳米氧化锌》(GB/T19589-2004)和《纳米二氧化钛》(GB/T19591-2004),并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标准GB/T19589-2004中从纳米氧化锌粒径、粒度分布、团聚指数、比表面等性能表征严格将产品划分成三个类别,其中主要用于化妆品的为1类纳米氧化锌。
但是另一方面,国家却在针对纳米问题上显得有些摇摆不定,在2014年,我国食药监总局就新的《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在“意见”的附件——《化妆品标签标识禁用语清单》明确将“纳米”作为禁用语。
如果新的标签管理办法得以实施,这是否意味着今后企业虽然实际上有两种有国标的纳米化妆品原料可以使用,但是却不允许宣传?不过,目前这一新的标签管理究竟能否如期实施,目前还没有准确消息。
相对而言,欧盟对纳米化妆品的监管则显得态度更为明确。
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查证,欧盟议会此前曾规定,自2012年开始,各类应用了纳米技术的紧肤霜、防晒液及其他化妆品在获准销售前,必须接受更为严格的安全测试,以确保投放欧盟市场的化妆品的安全。2013年7月11日在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正式实施的欧盟化妆品法规——Regulation (EC)1223/2009中,正式将纳米材料定义为:“一种有意制造的、不溶的、或是具有生物持久性的、并且在一维或者多维的外部尺寸上或者内部结构上,范围为1~100 nm的材料。”这一法规明确并要求化妆品制造商在将含纳米材料的化妆品投放市场前6个月必须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2014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发布了针对化妆品产品中纳米材料的安全指南。草案指南将安全性评估分成两大类:纳米材料特征和纳米材料毒性。 其中强调,对于化妆品中任何纳米材料的成分,应该被充分地描述,包括:纳米材料的名称、化学文摘社(CAS)号、结构式、元素和分子组成、纯度和已知杂质或添加剂。
在毒性问题方面,指南中指出,纳米材料粒子变小,吸收性也随着增强,测试应该在完好的皮肤与受损的皮肤上都要进行。此外,对其安全性的评估还应该包括毒性代谢和毒性活力,并考虑到化妆品存在从嘴巴或鼻子处暴露的特点。
美国FDA2014年发布化妆品纳米材料安全指南
“国家在对一项新生事物制定法律法规时必须持严谨态度,现在针对纳米化妆品的科学研究尚不全面,其危害性对我们来说也是未知的,所以现有条件下没法对其进行规定。”李慧良对记者说,“虽然国家没有禁止纳米化妆品的生产,但也没有相应的许可证制度来规范纳米化妆品的生产,在对其研究透彻之前,不建议在化妆品中使用纳米原料。”